2025 年,AI 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版圖。從大模型 DeepSeek 掀起的智能浪潮,到政策紅利與產業資本的深度融合,人工智能已從「教育工具」躍升為「教育革命的核心引擎」。這一年,教育公平與個性化不再矛盾——AI 通過準確學情分析、動態資源調配和虛擬教師輔助,打破地域與成本壁壘,讓出色教育觸手可及;課堂從單向灌輸轉向「人機共育」,教師化身學習設計者,學生獲得量身定制的成長路徑。
在政策驅動、技術迭代與需求升J的三重浪潮下,AI+教育已進入「深水區」:從智能硬件到教育大模型,從校內管理到家校協同,從知識傳授到思維培養,教育生態正在經歷系統性重構。
面對行業全新階段,多鯨教育研究院出品《2025 AI 賦能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報告》,深度解析政策、市場、技術與行業格局,聚焦十大核心趨勢,為教育行業提供多面的方向指引和戰略洞察,助力機構搶占先機、開拓未來。
從政策層面來看,高度重視AI賦能教育,自2017年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發布后,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,構建相關生態體系,如2025年5月教育部發布《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 (2025年版)》等文件,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發展。各地也積極響應,北京、上海等地出臺行動計劃,形成創新示范路徑,為進入該行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發展方向。
在此背景下,AI技術升J與大模型的應用也推動教育進入大模型智能時代,為教育培訓帶來變革。如DeepSeek的開源降低了技術門檻,眾多教育企業接入,開發出多樣化的軟硬件教育產品,像AI創作課、智能硬件等。A I技術還能賦能教育全產業鏈,在研發、生產、營銷、交付等環節發揮作用,提升效率和質量,為新進入者提供了技術創新的機會。
此外,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使教育理念產生了相當大的轉變,人才培養從知識儲備向人機協同能力遷移,新課標啟動教育供給側改革,推動AI課程群建設與產業需求對接,對AI相關教育培訓的需求增加。
從數據上來看,AI時代對「人機協同能力」的重視,促使K12教育從知識灌輸轉向計算思維培養,職業教育加速向AI技能培訓傾斜。數據顯示,2025年ZGAI+教育市場規模已超700億元,預計2030年將突破2900億元,復合增速達47%。
與此同時,AI賦能教育產業已歷經多個發展階段,目前在校園、教企、用戶端多元發展,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。上游技術提供商、中游產品供應商和下游用戶受眾之間的生態合作不斷加強,為新進入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展空間,可以在產業鏈中找準定位,發揮自身優勢。
誠然,從《報告》來看,未來三年將是教培行業洗牌關鍵期,但同時也是入局的黃金窗口期。盡管挑戰重重,但AI技術的深度滲透與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,正推動教育培訓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。

| 資料獲取 | |
智能教育機器人功能介紹 |
|
| 新聞資訊 | |
| == 資訊 == | |
| » 機器人的自由度,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機動性 | |
| » 機器人系統的結構:機械手、環境、任務 和 | |
| » 2025年智能焊接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: | |
| » 商用服務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組成:任務規劃, | |
| » 具身智能工業場景,精準、重復的任務流程成 | |
| » 智能機器人的傳感器的種類:內部傳 感器和 | |
| » 前臺智能機器人對傳感器的要求:基本性能要 | |
| » 各地對具身智能核心發展需求:產業端落地, | |
| » 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規劃與場景 | |
| » 按控制方式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二種:非伺 | |
| » 按機械手的幾何結構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三 | |
| » 智能安防巡檢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歷史,De | |
| » 智能交互機器人的主要部件選型參考方案:伺 | |
| » 智能接待機器人的關節機構設計方案參考:運 | |
| » 智能接待機器人機構設計模型分析:機器人運 | |
| 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
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
機器人底盤 |
![]() |